atie 发表于 2014-8-9 01:22:14

从需求到产品转化中的理性与感性



从需求到产品转化中的理性与感性


应upa中国之邀写的稿子。UPA中国月刊2009年5月号
http://www.uxhome.com/xingyewenz ... 2009-05-15/952.html

从需求到产品的转化过程中主要有两大阶段的工作:需求的调查分析和产品的规划设计。在每一阶段的过程中都有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诸多争论,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下面是个人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说到需求调查无非能做的就是查看行业报告、设计调查问卷、对比数据统计、约见特征用户等。我们本能的希望通过理性的客观存在让调查报告越详细越好。这些调查当中既有关于项目背景、市场规模、投资环境、竞争关系的项目调查,也有关于受众的年龄、地区、职业、喜好、心理、期待等用户特征调查。

遗憾的是我们作为非专业调查机构也有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调查结论:

1) 搜到的免费行业报告多有空、泛、夸大数据结论之嫌;

2) 使用调查问卷对如何设计一套无心理暗示与情景假定的问卷题目又感到头痛不已;

3) 对比数据统计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原始数据积累,且数据的变化与当时发生的事情密切相关。如何解读对比的结果也是观点不一;

4) 约见特征用户有时间愿意谈的不多,且行程安排费事;

5) 项目启动时间不等人,老板一直希望你短、平、快。

由此可见,期待能够全面客观的得到需求调查分析报告在大多数公司中都只是一种假设。这一阶段如果过分强调了全面和细节中的理性,那么一是该为你的项目时间捏把汗,二是该为日后你规划产品时,为左右兼顾使产品变复杂而担心。

当然了需求调查是必须的,个人认为凡事抓主要矛盾就具备了成功要素的一半,在调查分析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需要抓住:
1) 要进入的行业市场规模和前景大概多大;
2) 当前的行业发展水平如何,主要的竞争点或关注点在哪些方面;
3) 资本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及投资环境如何;
4) 行业服务受众的主要用户特征及主要的供需矛盾是什么。
5) 是在主要竞争点上通过高质来竞争,还是通过细分挖掘市场空白切入;

在抓住主要要素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某方面的问卷调查就更具指导意义;关注数据统计中的热门关键字同样有价值;用户座谈则更多的用在需求验证时更有成效。自然通过这几种手段也就基本达到了需求调查分析的目的。 在需求调查基本完成后进入向产品转化阶段。

近年有关用户体验及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得到了更多的重视。UCD思想对于提高设计人员的意识很有帮助,不过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产品设计只是项目模式中的其中一个环节,同样我们不会得到无限的资源去做到设计过程的完美。在项目中任何有关UCD的调研、取舍、验证都是建立在遵从了项目所倡导的商业价值与模式之上。UCD也许能帮你解决一些用户使用过程满足度的问题,但却解决不了你项目生存成败的问题。UCD的设计思想是一种意识,而非过程中帮助我们执行的方法。

在拿到需求帮助客户向产品转化方面,我趋于主张“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我强调我就是什么”的设计理念,强调在产品特色和专注深度上提升产品的价值。因为在一个行业中人们也许仅仅能记住前三名,如果产品不能更接近于去实现项目所倡导的价值,即使优良的设计也只能躺在实验室当中。当然了这种理念的前提是设计师首先要具备一定较高的设计水准,能够做到思想、风格一致,并符合自己制定的设计规范。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的话,与其过多的在非专业角度上去质疑设计师的作品,不如更直接的去向设计师阐述你所倡导的价值究竟所在何处。设计师就是需要提炼与放大这种价值,结合市场部营销与品牌推广使这种价值得以被更多的人了解。产品提炼与放大的过程要暂时去掉一些对服务全面的要求。“我是什么,我就是什么,我强调我就是什么”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把特色突出,让人们对你的认识更趋于一致。有关从需求到产品转化中的理性与感性,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是探讨不尽的话题,抓住主要矛盾依然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宝。说一点题外话,认识到主要矛盾不是难事,关键是贯穿项目过程当中面对纷繁的具体事务时,依然能时刻记得的主要矛盾,那样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很多人在过程中都做不到,你呢?

收藏分享评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需求到产品转化中的理性与感性

毒镜头:老镜头、摄影器材资料库、老镜头样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