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29 10:31| 发布者: tianzc| 查看: 287| 评论: 0
据说2012年被业界定义为移动地图贞观元年。随着互联网大佬在移动端的抢夺战打响,地图这个互联网行业古老的生物忽然又焕发了靓丽的青春,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看看新闻稿下的手机地图,它与这样的词密切相关:入口、商业价值、平台……基本是手机地图的美好前景规划: 手机地图: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手机地图成为移动互联网商业价值点 郄建军:地图是三个层面 从工具到入口到平台 百度:地图成移动互联“船票” 远超微博微信 前景归前景,让我们看看目前的手机地图行业现状。先share几个数据: 数据来源为艾瑞MUT 12.31-1.6日的周数据。同样的数据源下,一般智能机用户每天利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为57分钟,也就是说,手机地图这个产品平均每天只占用用户4.5%的时间。 从活跃用户的覆盖率角度,MUT数据显示手机地图的月度的智能机用户渗透率为30.2%左右,而CNNIC当前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调查数据也显示,过去半年来手机地图的渗透率在40%左右。作为概念而大热的手机地图,目前仍然安静的呆在用户的机里,它本质上还完全没有脱离一个工具性产品的属性。和搜索引擎一样,我们还不能单纯的通过用户使用时间来衡量一个地图应用的优劣,因为理论上讲,一个工具的最大价值让用户最快的离开它。 易观分析说:手机地图市场增长正在逐步放缓,而活跃度迟迟没有得到提升,仍然在3%上下浮动,究其原因是地图作为工具型产品,用户群体虽大,但与微信、微博等应用不同,用户的使用频次较低。这个问题主要的解决办法即手机地图的移动位置生活服务平台化转型,引入更具用户活跃度的社交账户体系,聚合下游中小开发者和线下商家资源,加速构建以场景化的用户时效性生活服务和电商交易诉求为核心的O2O生态体系。 为了更立体的了解用户对手机地图的使用状况,我们访问了十余名智能手机用户。针对每一位用户,我们问:如果你的手机中只能留下三款应用,你会留下什么? 在统计了所有答案后,我们发现即通软件(微信orQQ)、浏览器、微博和手机地图是用户最希望保留的几种应用类型。但所有受访问的用户一周使用手机地图次数不超过3次。手机地图在用户的心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与它的覆盖率和使用频次不成正比。 在智能手机用户的心中,手机地图重要但不显要。 And then,让我们瞧瞧手机地图的用户属性。 男性比例高达71%,显著高于智能手机用户总体。有趣的是,我们对比了几个同属“便捷生活类”的APP小类型,发现了几个男性属性较强的APP:导航、旅行、地图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基本可以归纳为揣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去丈量地球的互联网时代利器。第一个丈量地球的知名人士是哥伦布,第一个探索中国地理的人是郦道元,在行走穿行和风光料峭之间,还是属于男人的领地(宅男不在此列)。地球是男人的,地图也是男人的。 用户性别比例(%) 数据来源:艾瑞MUT 12.31-1.6日的周数据 而艾瑞的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社交网络、多媒体,女性更容易将智能手机当成一个娱乐交流沟通的工具。 而男性更多的把智能手机当成了一个便捷生活的工具。考虑到男性大脑构成元素和女性有显著差异,这样的结论完全可以理解。 年轻。手机地图用户中三十岁以下的人群比例占到68%,在便捷生活类app中仅次于电影。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产品。 30岁以下人群比例(%) 数据来源:艾瑞MUT 12.31-1.6日的周数据 未婚。未婚人群占到60%,同样在便捷生活类app中仅次于电影。 未婚人群比例(%) 数据来源:艾瑞MUT 12.31-1.6日的周数据 拥有一颗抽象的头脑。这与前述的男性属性较为匹配。分享个活生生的案例: 阿达是驴友达人,男性,一周大约只使用手机地图一次。应邀参加本次手机地图用户访问,在回答前几个问题时,阿达逻辑清晰有条不紊,首先其次一二三,first、but、and then,完全不用费心思整理答案,楼主很开心。但在“请描述手机地图在你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环节时,阿达谨慎的思忖了半天,描述说:手机地图大幅提升了我的生活效率。 问:然后呢? 答:没然后了。 问:你一周才用一次,怎么就大幅提升你的生活了? 答:因为我只是周末的时候才需要用一两次,需要用的时候就能查到,就很方便。 问:能否用一些形容词之类的感性的语句来形容下? 阿达被追问的恼羞成怒,驳斥道:拜托!我要是能写出感性的话,还会这么一二三的列出来的回答么?! …… 男性、年轻、未婚、理性。这就是手机地图典型用户画像。就现在的手机地图用户而言,他们对现有的产品设计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不满意的地方。他们的吐槽点基本都集中在定位不准确、poi点不全面、规划线路有错误等等数据层面。似乎现有的手机地图产品只要更全更准更科学更文明就ok啦。 但是,爱扫兴的楼主还是要分享一个案例。 某日携家人拜访亲友。首先用地图解决了大致的路线规划,但是,在到了公共交通工具的终点以后,大家就完全迷路了。为了观察用户行为,楼主大义灭亲的将通过手机地图找到最终地点的任务交给了我姐。 行为流程如下: 1、 作为一名时尚潮流人士,我姐慢吞吞的打开了她在iphone上安装的某款地图,搜索到了目的地,在好容易找到某标志性建筑后,她就干脆瞪着箭头发呆,因为她很难将地图上标志性建筑和目的地之间的路程转译为她可以理解的代码。 2、 经楼主提示,我姐依据高中地理上学到的重要地图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了我们和目的地之间的方位感,她高兴的宣布:只要顺着路往南走,然后第二个小区口右转就到啦! 3、困顿:哪边是路南呢? 4、我姐尝试着通过小箭头的方向来判断我们应该行进的方向,但小箭头子在缓慢的步行下丧失了敏感性,于是我姐原地滴溜溜的转了两圈以后放弃了这种方式。 5、通过正午的太阳辨识方向也已经不大可能了,于是我提议迅速装个指北针。 6、一直抵制高科技的我娘在旁边实在看不下去了,吩咐我们去前方路口找人问个路。 7、我姐去问路。然后,欢天喜地的跑回来说:往前面走就是南! 8、我妈很不满:你既然都问了,为啥不直接问那个小区在哪里!我们往南走多远才到?!到哪里转弯? 9、最后,我姐就垂头丧气的拿着手机,一路盯着闪烁的小箭头在前面带路。她最后不辱使命的找到了地方。但之后她的手机很快就没电了。 10、我娘下结论说:什么高科技,完全靠不住。还不如问个路方便! 以上的案例说明,地图确实天然更吸引男性青年用户,但女性也并非没有地图诉求。一款产品的属性和设计会最终共同决定它的使用人群。我想,也许是地图产品设计的方式,把更多的女性和中年人排斥在外了。当然也不排斥我姐确实太笨了这样的可能性。 手机地图要想成为互联网的平台和入口,不仅需要更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更简单的操作。我想也许这就是街景在手机地图上的价值。它减少了用户在头脑中转译的程序,将最后的十几米真实的场景呈现在用户的面前。如果它隐藏的不那么深的话,如果搜索更容易的话,也许街景能将手机地图的用户圈更扩大一点。毕竟用户那么懒。毕竟用户那么不爱思考。这都是让乔布斯惯的。 某位地图产品同行有这么一个说法:“坦白说,现在市面上所有的手机地图的设计都比较平庸。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