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30 11:03| 发布者: tianzc| 查看: 548| 评论: 0
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活跃曲线这根神奇的时间线,才将它拉长到一天,就已经看到了“被窝娱乐”这个巨大机会点。要是再拉长到周,年,会怎么样?答案是会飘出更多更多更多的机会点。我尝试从腾讯微博数据后台、合作伙伴后台中,找到了更多这样的曲线来细着阐述它们。 这根曲线是《社交红利》书中数据曲线,我们在这家合作伙伴身上看到了极其强烈的时间规律性,几乎每个周六日,都是这位合作伙伴从腾讯微博获得大量用户的一个高点。这根曲线出自一家“轻娱乐”应用的合作伙伴。所谓轻娱乐,是指你唱个小歌、画个小漫画、拍个小照片、完成个小测试等,因为太过于简单,干脆就叫轻。
从这根曲线及类似合作伙伴身上,我们总结出了第一个机会点:“周末效应”。每到周末,合作伙伴从社交网络中获得的用户数量就会自然大增。
周末效应不是一家平台的数据规律,而几乎是所有社交网络的用户总体活跃规律。如,合作伙伴ShareSDK在后台中抽取了任意一周(2014年3月3日-3月9日)的分享量、回流量、授权用户量三个数据进行观察。ShareSDK是为无线应用提供社会化功能组件,其分享组件中,包括了腾讯微博、微信、QQ空间、新浪、人人等,因此作为观察整个社交网络的样本非常有参考价值。数据结果直接指向社交用户在周末更为活跃。曲线周而复始,高点总是出现在周末。
看曲线时再结合一下我们周末时刷微博、微信的感受,会发现和24小时曲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痛点、难受点、待满足的充沛需求:
用户能支配的大把时间中,一天中是夜间9-11点的被窝时间,一周中是周末两天,充沛的无聊时间有待打发。只是,用户休息,合作伙伴的工作人员当然也需要休息,巨大的空档就留了出来,任由用户四处寻找产品来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没有满足周末需求的产品,这类应用在无线APP上大把都是。周末效应正是指用户在使用其他产品过程中,将信息分享到社交网络,从而带走了更多的用户和下载。
缺乏的是运营,充沛的需求下没有足够的供应来满足。四散寻找乐趣、寻找可浪费时间应用的用户,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好友间的分享,来决定是看一篇文章,还是去玩某一款应用——周末时,社交网络上普通用户的原创也下跌,几乎每条信息都变得弥足珍贵,能收获比平时更多的互动、转化等。这时,一只运营之手切入,不管是活动的展开,还是其他巧妙而轻松的方式,都能带走更多用户和流量。从这一点看,“被窝娱乐”缺乏产品和内容,“周末效应”缺乏运营。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因此,改成“周末运营”反而会更合适。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周末运营”时间,只是活跃时间有些不同,如新闻网站曲线如果撇除突发新闻事件影响,每周的回流高峰会出现在以周三为中心的几天内(有的可能会偏移在周二或周四)。如果是社交网络的电商订单转化,则高峰期在周四,其次是周五。
时间曲线再继续拉长,拉长到一年中去。同样选一个具体领域,比如旅游,旺季曲线一下子就冲到了我们面前。下面这根曲线依然来自ShareSDK,是一款旅游类APP一年中划出的分享和回流的曲线走势,同样包括了所有平台。对了,这些数据和案例,我们都补充进了《社交红利》修订版。
这根曲线中,可见明显的寒暑期、双11、元旦、春节等时间段对于用户回流的影响。而在一年时间中,用户分享数据起伏倍数并不明显。记得在2012年前后,和国内几家旅游类APP的CEO讨论合作时,就和他们分享了类似走势曲线。有意思的是,这种曲线是以年为单位循环往复,当然,逐年数据比过去一年都要高一些。里面我们看到:
在某种可预期的需求下(如周末,休假高峰、法定长假),用户对于身边好友的相关信息会更加着意留意并参考。这时,平时不被注重的内容变得更加稀缺、珍贵。在旅游高峰期,我们能看到旅游类合作伙伴几十倍于平时的回流数据。分享的用户都因此变成了“大节点”和“大帐号”,从而一举协助应用带走更为惊人的用户和流量。这时,每条被分享的信息、分享的用户,价值都更加凸显。比如,元旦时我跑去罗马和梵蒂冈转了转,就是因为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喊了句,我就跟上,然后在他的推荐下选择好了旅行社。
这对运营的切入与优化,提供了诸多机会窗口。最简单的方式是鼓励用户以真实的状态分享自己的精彩内容到社交网络中去。剩下的,用户自己帮你办了。
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就发生了:
大部分合作伙伴都知道自己的旺季所在,却没有意识到这个旺季也能协助自己从社交网络中带来更多流量和用户,令旺季更旺。并且,在到来之前,到达社交网络的分享和回流的数据一般,导致合作伙伴们没有优化和推进社交化的欲望,更没有在这个旺季到来前制作运营计划的欲望。等到旺季到来,需求信息、服务用户猛然涌现,他们已然无法接住。
不管“周末”还是“旺季”,均都指向不同领域合作伙伴所面对的目标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需求规律,这些规律并不难找,即使是自己的数据后台,也能看到他们,关键只是自己是否要去决定做点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