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8-11 01:10| 发布者: 顾此生| 查看: 670| 评论: 0
这是一篇实验性文章,围绕 “如何写评测文” 为主题,首发于小众软件。如果各位电脑爱好者有兴趣自己动手写一篇软件评测,却无方向迟迟未能下笔,那本文中的一些建议应该对您所有帮助。一定程度上,鄙人的若干陋见也适用于所有数码类型的评测文。@Appinn 您有兴趣的话,也可关注 LYcHEE 的微博:“数码荔枝”,听听他发的小牢骚。另外,感谢 @Scavin 对本文进行润色! [前方长文,请绕道驾驶] 现状相信在看文章的您也认同:时代浮躁了。 每天,海量信息充斥着人群,连接至每个人眼前的大大小小的屏幕,“点赞”、“转发”成为信息泄洪口,“荣”升为人际交往的新方式。![]() ![]() 应该做的事情初次尝试写评测时,按照以下步骤行动可谓事半功倍: > 深刻了解撇去文笔或行文结构,一篇能够勾起大家对某款软件“值得一试”欲望的评测文章,其重要因素便是写作人对软件有较深的了解程度,能一针见阐明软件特点。而对于许多憧憬分享自己见解的读者来说,其实“对软件了如指掌”这点要求,真的算不了什么。 > 头脑风暴 接下来就是量化对软件的喜爱。拿出一张纸,极尽可能写出所有与之有关的内容:软件特点?缺点?如何使用?开发商趣事?如何与软件邂逅?与同类相比又有哪些不同?不必担心前一个点子与后一个点子之间有无丝毫关系。 ![]() 但如果初期单凭笔和纸很难理清你活跃的思路,可以尝试一些脑图软件软件帮助自己完成,如 xMind/Mindjet/Scapple/Scrivener。 ![]() ![]() 即便是最出色的艺术家也无法一次画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使用 X 光探测达芬奇所作的人物肖像画时,颜料覆盖重绘人物表情的情况时有发现。 ![]() “从提升写作者,重复 10 篇 70 分的文章,不如修改 5 次,写出一篇 90 分的文章”这句话是善用佳软的 xbeta 先生在邮件中和 LYcHEE 阐明的道理,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在修改文章过程中,为了统一前后文的语言风格,或是调整章节位置,或多或少都需要对文字进行手术,小则修改,大则直接剔除。 以至于很多朋友对已经写下的文字产生了“不舍”的情感:“人家花了 50 分钟写的东西说删就删?”没错,大刀阔斧的修改,对于文章质量的推动必不可少。请不要留恋这些冗余的文字,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你更好看清评测的实质。 ![]() 并避免这些问题了解以上建议并不足够。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如何预防出品一篇打酱油的评测文章。以下这些问题都需要极力回避。 > 全篇软件翻译/图片对于英文软件的评测文章中,应该极力避免通篇翻译功能,否则会被打上“作者毫无责任心”的标签。仅将软件各个界面翻译一遍并附带一些简单感想 (比如:“这个功能真的很实用!”),是可以毫无压力轻松写满2000字的。如果再配上满满标注中文的界面截图,差不多就能将文章扩充至 8,9页了。而这样的文章即便审核通过,读者也很难耐下心子读完。比起软件冗长的功能介绍,读者更希望读到的是作者自己的观点。 同时,需要保证文章中的图片数量不至于“喧宾夺主”,否则严重干扰阅读的连续体验;更何况,手机流量党会恨死你们哒! > 套用“标准”模版 有关手机的评测中,大多作者会按“外观”、“相机”、“屏幕”等几个大方向分别展开,逐一分析。向后翻下一篇发现依然采用相同的文章结构,没错,往前翻也是如出一辙。 关于这一条,LYcHEE 并不是说套用标准模版一定不好:它确实降低了写作的门槛,帮助读者以及作者自己梳理文章的思路与结构,但一成不变的文章模版也极易埋没于大海中。所以,LYcHEE 可能想要表述的是,在介绍一款软件时,尝试不要按“简介-优点-缺点-总结”的老套路出牌。 如果这是介绍文件管理器的文章,可以在文中重点介绍它在管理文档/媒体时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这是一枚视频播放工具,请告诉我们为什么在海量的备胎中,你最中意于它。如果它是一款游戏,我们并不介意看看开发者的故事,或者在游戏操作上有哪些创新 … > 写一篇“使用说明书” 很久以前,LYcHEE 一直觉得把一篇文章写得越长,就越能代表文章质量之高,也越发体现作者的用心之深。那么如何把一篇文章写得尽可能长呢?当时的做法,就是极尽所能把软件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扔给读者。使得整篇文章像极了《关于如何使用 XXX 的指南说明书》,而一般这样动辄几千字的文章,真的就如同说明书一样,无聊。 ![]() 结尾 & 致谢此篇文章从 2014 年 7 月初动笔,到今断断续续半个月,其间修改无数,总算罗列出一些写评测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但最后还没有说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 兴趣的坚持。就像许多软件评测站的站长一样,写一篇软件评测,对 LYcHEE 来说俨然以成为一种习惯。很难说这种习惯能给作者带来多大的好处?或许更多的就是分享的快乐吧。 最后,再次感谢 @Scavin、@善用佳软、@XForce、@黯然过客 以及更多帮助过我的朋友。如果我的这片文章,也带给你不少信心和方向,请静下心来,尝试向我们分享你的见解。 好了,不说了。出门右拐工地板砖了。大家看完如果觉得不错可关注 LYcHEE 的微博:“数码荔枝”。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