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纽交所的钟声消散;当大屏幕上的数字从红变绿,从上涨变为下降;当我们开始忘记首富的光环;当大众的视线开始转移。或许,此时,我们再回头审视阿里上市,才会拥有理性的态度。“当我们剥去阿里上市的光环,剩下的就只有遗憾,因为在阿里上市的盛宴中,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只能选择旁观”,一位分析师表示。 “在阿里多次融资的过程中,并非没有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的参与,早期与阿里进行接触的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甚至还是中国风险投资领域的早期开创者”,一位资深创投人士表示。 与阿里擦肩而过的中国创投公司 1988年,由中国政府批准原国家科委负责的火炬计划实施,该计划旨在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配合“火炬计划”的实施,国务院允许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以在开发区内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在这一背景之下,由各地科委以及地方财政出资设立了20余创投机构,其中一家就是上海政府筹建的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融界该资深投资人士介绍说,“这20家创投机构,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 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2000年与新加坡科技风险投资基金(TIF)共同出资成立了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上海华盈的管理者大都是来自新加坡的TDF。而2000年,TDF和软银跟投了阿里的第二轮融资,其中TDF的资金就来自上海创盈。 “这可以看做是中国风险投资基金与阿里融资最为亲密的一次接触”,一位融资专员表示。 错过阿里的数次融资,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当然会有遗憾。但这种遗憾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即便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参与了阿里的某一轮融资,但是也未必能够坚持到最后,因为在阿里数次融资的时候,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正是孱弱的时候,甚至现在还处于孱弱的阶段”,该融资专员补充说。 孱弱的中国风险投资公司 中国风险投资公司之所以错过阿里的数次融资,根本原因在于,与国外的风险的投资公司相比,中国公司处于下风,显露出孱弱之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规模有限。 根据数据,2014年上半年,我国创业投资市场共募集了近百支基金,其中五分之一为外币基金,虽然数量有限,但是却占据了募集资金金额比例的70%,并且平均每支外币基金募集金额是本币基金的9倍。 由于募集的资金规模有限,导致在投资重大项目的时候,国外风投机构比我国更具优势。所以,在阿里的股东中,雅虎、软银、高盛皆在其列,而缺少中国风投机构。 第二,投资服务短板。 从数量上看,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不算少,即使是在90年代,各个高新区也都设立创投机构。当下,国有创投公司也有不少。但是国有创投公司一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投了钱之后,如何对投资的项目进行持续指导?用投融界一位分析师的话说就是:投资了大量的项目,孵化了一群小鸡,但是无法将小鸡养大,让鸡生蛋。 第三,投资风格错位。 风险投资公司本应该投资的是高科技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风险高,同时也带来高收益。高收益才能够实现风险基金的成本增值,但是国内早期的风投基金都是财政资金,以保本增值为首要目的,过于冒险的投资策略,往往被否决。 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稳健性的投资风格与高科技公司冒险的特质存在错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一流风险投资机构的原因之一。当然,稳健投资也会错过向阿里巴巴这样的高风险项目。 第四,投资产业链残缺。 在美国,已经形成了高校-创业团队-风险投资公司-华尔街这样一条完整的风险投资产业链。但是在我国,这样一条产业链一直没有打造起来。鼓励高校创业经过大张旗鼓宣传,依然进步有限。创业团队找资金,像是无头苍蝇。而风险投资项目希望在创业板上市,更是难上加难。 “产业链的不完整,是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壮大之路上最大的石头”,陈宇飞认为。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正在充盈新的血液,另外,中国的风投环境也在改观”,陈宇飞补充说。 陈宇飞口中的“新血液”指的是一批早期互联网和高科技创业者。这批创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风投在创业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成功之后,纷纷设立了风投公司、投资基金,或者直接作为天使投资人操刀项目。例如马云、史玉柱等人设立的“云峰基金”,例如雷军、周鸿伟等一批天使投资人,对互联网创新项目也是频频出手。 错过阿里,懊悔没有任何作用。重要的是不要再错过下一个“阿里”,而下一个“阿里”,或许就隐藏在投融界庞大的项目数据库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