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10 10:15| 发布者: eusoa| 查看: 46| 评论: 0
[aipingce]9月10日消息,旷视科技科创板上市已迈过关键节点。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已审议通过了旷视科技的首发申请,旷视科技的上市长跑终于迎来曙光。 2019年8月,旷视科技就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IPO申请,然而就在2个月后,旷视科技被列入美国的“实体清单”,赴港IPO一直未能有实质性进展,此后旷视科技转战科创板。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以计算机视觉AI技术“立业”的科技企业,旷视科技的业务发展路径可谓极具行业代表 性。 从人脸识别技术起家,旷视科技一路发展为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以物联网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载体,通过构建完整的 AIoT 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证的行业解决方案。 这期间,不乏资本的狂热追捧,也有AI技术在落地和商业化时需要应对的诸多挑战。 从软件到硬件,探索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 2011年10月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清华学霸正式创立旷视科技,决定要用掌握的技能做点事情。当他们还在探索方向时,2012年6月Facebook以近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满一年的人脸识别公司Face.com,这一事件让印奇坚定:就从人脸识别做起。 在2012年10月,旷视就推出了基于云端的视觉开放平台Face++。此后Face++快速进步,不到2年时间,2014年下半年,Face++对人脸的识别准确率就达到了97.27%,连续收获FDDB、300-W、LFW三项国际评测的冠军,甚至超过了先行者Facebook的97.25%。 一时之间Face++名声大噪,前来合作者络绎不绝。最知名的当属在2016年3月16日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马云亲自秀的“刷脸”支付买礼物,向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全场嘉宾展示了人脸识别支付技术,这套“刷脸”系统当时正是蚂蚁金服与旷视科技合作的成果。 旷视高精度的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为互联网金融、网约车和线上租赁平台等提供身份核验产品,为线上美妆电商提供一键虚拟试妆解决方案,解锁移动设备、授权在线支付、用移动智能终端拍摄出高质高清的相片及视频等领域。 Face++为旷视的创业者们带来了成功的初体验。 然而随着场景落地的局限,仅靠Face++,很难满足旷视发展的需求。 印奇称,自己本科学的软件,博士阶段学的硬件,旷视的技术目标是“让机器看见万物”,这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而自己非常看好3个场景:一个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二是智慧化城市领域,第三个是供应链智能化。 旷视创业历年推出的新产品 2015年,旷视开始涉足城市物联网领域,先后发布了着眼于城市全局数字化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昆仑”和关注城市微单元的智慧建筑操作系统“盘古”。 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协助政府机构改善公共安全、优化交通管理、改进城市资源规划;智慧建筑管理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加强物业安保,提升物业住户和访客体验。 2017 年,旷视又决定向供应链物联网领域拓展,推出了智慧物流操作系统“河图”,并自研包括 AMR 机器人、SLAM 导航智能无人叉车、人工智能堆垛机等多款智慧物流硬件。 截至2021年 旷视科技产品服务结构图 至此,旷视已经基本完成了印奇关于“3个场景”的布局。Face++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2019年1月,旷视科技公布了公司的全新LOGO,由此前的“Face++旷视”更改为“Megvii旷视”。 旷视各项业务营收、占比、增长情况 制图 | TechWeb 从2018年至2020年,旷视在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城市物联网在2020年贡献了超过65%的收入,成为旷视营收的最大业务版块。 在旷视,“AI核心能力、自研AIoT操作系统、AI重新定义的硬件”被定义为公司的三大核心能力。 2020年3月,旷视正式对外发布AI生产力平台Brain++,Brain++包括深度学习框架 MegEngine(旷视天元)、深度学习云计算平台 MegCompute 以及数据管理平台 MegData,将算法、算力和数据能力融为一体,并开源了其中核心的深度学习框架旷视天元。 如印奇所言,旷视的立身之本是“技术”。 年薪百万的AI技术专家们 和所有的互联网创业传奇故事一样,伴随旷视科技业务不断发展的是不断增长的资本引入。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12年获得天使轮投资后,至2019年,旷视科技已累计融资超12亿美元。 旷视融资数据 来源 | 企查查 旷视科技成立之初,印奇、唐文斌、杨沐分别持股48.33%、35%、16.67%,截至科创板IPO前,印奇、唐文斌、杨沐三人持股已分别降至8.21%、5.9%、2.72%。 多轮投资方蚂蚁集团控股的API (Hong Kong)Investment Limited 持股15.08%,中国淘宝持股14.33%;国有股东持股方面,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控制的Guofeng Bridge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11.27%;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制的ChinaHarvest Limited持股4.89%。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营收分别达到8.5亿元、12.5亿元、13.9亿元和6.7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旷视“研发投入占比”常年超过70% 与此同时,旷视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0年的3年间,旷视研发投入分别为 6.06亿元、10.34亿元和9.99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0.02%、74.06%及 64.44%。 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营收6.7亿元,其中,研发费用金额达到5.8亿元,占比甚至超过86%。 这些融资的钱和公司业务赚来的钱,成为旷视能持续投入研发的基础。 人工智能行业的研发以及应用场景的落地依赖于对行业有深刻理解的研发技术人员。人才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旷视核心技术人员2020年年薪均超100万元 从旷视的情况来看,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最大。2018年至2020年,旷视研发职工薪酬 4.18亿元、6.51亿元和5.67亿元,占到同期整体研发费用的69.89%、69.78%和62.23%。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旷视科技员工总数2899人,其中研发人员1345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近半。以2020年为例,除了核心技术人员的年薪均超过100万元外,旷视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也超过42万元。 造血能力仍是最大挑战 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上半年,旷视科技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不含优先股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损失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 5.3亿元、12.6亿元及、14.0亿元及9.3亿元。如何在发展中解决自身业务造血能力,无疑是旷视面临的最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019年、2020年度,旷视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62.23%、42.55%及 33.11%,毛利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旷视的应收账款逐年增长,在此期间从5.9亿元、8.3亿元涨至8.9亿元,2020 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到 20.08%。 目前占旷视营收超过6成的城市物联网业务,其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系基于核心技术能力设计、开发和交付的。这使得旷视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在用作算力载体的服务器及与服务器相关的芯片等外采硬件,以实现协同优化。 相比较旷视纯软件的高毛利率,自研硬件产品目前的毛利率较低。城市物联网项目成本中硬件占比提升,使得整体毛利率下降。 这些数据都无声的诉说着在探索 “AI软硬一体”路上的挑战重重。 不过印奇曾公开表示,会孜孜不倦做硬件,而“AI重新定义的硬件”的能力也是旷视认为的企业三大核心能力之一。 旷视科技本次科创板上市拟募资60.1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基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AI视觉物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开发与升级项目、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升级建设项目、传感器研究与设计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扛住了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的压力后,旷视在人工智能这项新技术领域,正努力“走通一条AI技术立业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