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最新信息 查看内容

港股渡劫 关李嘉诚什么事儿?

2021-9-22 12:14| 发布者: oasoyef| 查看: 36| 评论: 0

摘要: 1990年1月18日上午,李嘉诚步入人民大会堂,有一位老人在那里等待着与他的第二次会面。 当时年已85岁的老人对他说,我争取活到97年,在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可惜时间过得太慢,7年后的2 ...

1990年1月18日上午,李嘉诚步入人民大会堂,有一位老人在那里等待着与他的第二次会面。

当时年已85岁的老人对他说,“我争取活到97年,在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可惜时间过得太慢,7年后的2月19日,一代伟人与世长辞。

彼时,距离五星红旗飘扬在维多利亚港湾已不到五个月。

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把香港交到了以李嘉诚为首的华商领袖手里。就是希望它繁荣昌盛,让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在新时期依然保持它的光芒。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1

01、一撤,再撤

周末,一笔涉资21亿的交易将李嘉诚顶上热搜。

9月17日,香港老牌房企希慎兴业发布公告,表示将以35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静安区新闸路的一个商业项目。这个交易的卖家,正是长江实业。

公告显示,被收购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是名为上海世纪盛荟广场的写字楼、商铺混合用途发展项目。这个项目的前身是紧邻静安区“东八块”的西斯文里地块,2005年被李嘉诚购得后,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并未投入使用。

新世纪以来,上海发展可谓日新月异。16年前汤臣一品刚刚入市,开盘价每平方米11万,去年成交均价已经超过30万了,然而世纪盛荟仍然始终处于空置状态。

2

不过观众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去年李嘉诚就因为捂盘上过新闻:和记黄埔2004年拿下成都高新区南城都汇项目,16年后仍未开发完毕,去年7月打包卖给了禹州集团。

此事为李嘉诚招致骂声一片,和记黄埔也被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拉进黑名单。然而这还不是他捂得最久的项目:1993年拿下的北京誉天下地块,2018年才彻底完工。

决定房地产价值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李嘉诚的名言大家都听过: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李嘉诚拿地的眼光毒辣。世纪盛荟广场地处上海老城区静安,当年花费不到1.8亿元,本次转手收得21亿元;成都南城都汇花费21.35亿,出售价71亿。北京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政府所谓“严重影响区域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或舆论界有关资源浪费等非议,又有谁在意呢。

说白了,李嘉诚是商人,地皮是商品。他不关心城市建设,把商品囤起来等增值之后卖掉,才是生财之道。

而李嘉诚每次卖地基本都能上热搜,原因无它:利润过于惊人。但其实他出售内地项目的行为,从2011年开始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2013年,长和系以26亿元转让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小试牛刀,到2016年200亿元出售陆家嘴世纪汇广场掀起高潮,2017年又以402亿港元转让中环中心。

4

那几年,关于李嘉诚撤离中国,将财富转移到欧洲进行战略部署的议论甚嚣尘上。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迅速将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0年开始,李嘉诚家族控制了英国约四成电信市场,三成电网和客运铁路,近三分之一英国码头和四分之一天然气供应市场,还有超过50万平米的地皮。

豪掷超4000亿港元买下半个英国,典型的李嘉诚式生意——通过控制地产、通信、港口等基础设施行业赚钱的把戏,他在香港就玩得炉火纯青了。

这套商业模式的核心其实并不复杂,四个字:低买高卖。无论此前撤离中国还是如今撤离英国,都是这个原则的实践。

问题是,撤来撤去,李嘉诚还能撤去哪?

02、抄底,黑天鹅

与21亿卖掉世纪盛荟广场同时进行的,还有8月6日到9月14日一个月内,李嘉诚家族对长实集团6次总计5.4亿港元的增持。

长实集团今年动作频频,8月17日以7.16亿港元中标元朗流业街与涌业路交界地块。更早在2月份,以102.8亿港元买下了九龙东启德的海景住宅用地。

李嘉诚又回来了?其实并非没有可能,原因在于李嘉诚在英国用心良苦的布局,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胜利。

前阵子有媒体声称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亏损超千亿,为缓解资金压力不惜甩卖旗下资产。港媒什么德行,大家都清楚。不过亏损千亿太夸张,小亏还是有的。

按照低买高卖的原则,李嘉诚投资英国是因为次贷危机之后其核心资产跌至谷底。但他肯定无法预见斜刺里会杀出疫情这只黑天鹅,更没料到它的威力会这么大。

比如花400多亿港元收购的英国最大连锁酒吧Greene King,疫情之下停业大半年,账面亏损将近20亿。

5

Greene King于英国拥有超过1700间酒吧

李家控制之下的加拿大最大能源公司赫斯基能源也受到油价暴跌冲击,股价暴跌超70%。持仓蒸发249亿元人民币后,李嘉诚不得已割肉止血,这恐怕就是港媒的灵感来源。

不过从财报来看,长和2020年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超过20%,还是有374亿港元,亏损是不至于的。今年上半年净利润214亿港元,同比增长28%,其中来自英国的利润贡献了24%。

疫情下的房地产是一块遮羞布,不过,一方面英国央行已经明确表达了收紧意愿;另一方面,脱欧之后英国去年GDP萎缩9.8%,疫情之下恢复元气遥遥无期。

股市交易的是预期,长和股价从2015年的150港元暴跌至如今50港元,达成标准的膝盖斩。

何况,英国大选时,一批工党政客极力鼓吹要收回公共事业。虽然科尔宾最终竞选失败,不过,在疫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服务业和制造业停滞不前的局面下,一切皆有可能。

毕竟英国与香港和大陆不同,若非过往几十年间两地政府对其大开绿灯,李嘉诚要把生意做到那么大,恐怕有些难度。

但那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选择。上世纪80年代,香港需要扶植这些商业巨子以稳定社会,达到港岛在中英之间的平稳过渡;大陆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需要这些华商领袖带头来内地投资。

李嘉诚经营有道,被香港市民赞作“超人”。但超人虽强,也离不开背上的“红”披风。从邓公开始,历任国家领导人都有接见李嘉诚,足见对其寄予的厚望。

6

多年之后回头看,李家如今富可敌国,创造了遍及全球的商业版图,却留下了内地和香港房地产业两副烂摊子。

于国于民,他何止辜负了一人。

03、房地产,中国

坊间喜爱谈论李嘉诚和他表妹庄月明的爱情故事,彼时李嘉诚不过是个穷小子,庄月明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

在表妹的帮助下,李嘉诚靠实业起家。但彼时小小一个塑胶花大王已满足不了胃口,他的目光瞄准了更赚钱的地产。

1974年,香港疯狂的股市泡沫在石油危机之下破灭,地价楼价也因此暴跌了40%左右。李嘉诚趁机抄底,趁着75年之后房地产复苏的东风中扶摇直上。

但李嘉诚真正的腾飞是在1980年收购汇丰银行旗下和记黄埔之后,如果放到现在,应该会有很多人怀疑他的实力和家底,如何胆敢“蛇吞象”。

但如果考虑到1978年李嘉诚被中央接见,他如何能在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有一席之地,如何能在地产、港口、能源、通讯等与权力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行业畅通无阻,也就顺理成章了。

很快,香港地产形成以郭得胜、李兆基、李嘉诚、郑裕彤四大家族为主的格局。房地产是最诱人的现金牛,李嘉诚的商业版图随之经历了一次大爆发。

但是,政府的本意是让李嘉诚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然而,他们却把房地产玩儿成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行业。

对社会,香港前十大商业家族过半从事地产。房价越贵,香港畸形的社会结构就越发稳固,贫富分化就越发严重。如今,香港三分之二的财富掌握在四十大家族手里。

到最后,富商手里囤着海量楼盘,比如李嘉诚拥有的私宅物业总量就占全港1/7。日益弱小的中产阶级却居者无其屋,若不是买不起,谁又肯住在棺材房呢。

7

对经济,资金就那么多,房地产杠杆那么高,其它行业哪还有钱用?

新加坡的土地比香港更小,却拥有新加坡航空和虎牌啤酒等一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香港同样是以制造业和外贸起家,支柱产业却变成了零售、地产和金融。

香港的房地产模式传到中国,虽然在过往几十年贡献了大多数GDP,但终于导致其它产业和社会缺乏活力。还不算李嘉诚亲自引入的万恶之源——公摊面积。

房地产不会对社会进步创造价值,也对产业升级没有帮助。垄断一岛之命脉便可以躺着收钱,何必费心做比尔盖茨、乔布斯或者扎克伯格,去和全世界竞争者们抢生意。

新加坡人口比香港更多,却那么多地产富豪,当然也没有住房危机。因此,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房地产改革,都是当下的势在必行之举。

阶级固化和年轻人买不起房的后果,我们都见过。在沉默中爆发,便是政治暴动。而在沉默中灭亡,便是无望的韩国青年。

试图用绝育的方式与财阀们同归于尽。

8

香港集装箱码头工人曾在长江集团总部举行罢工

04、结语

香港电影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霸亚洲,是迷影文化永远绕不开的华语之光。但现在香港电影如此贫瘠,似乎除了警匪对立再也找不到别的题材。

除了因为老一辈大陆移民死绝,导致大陆传统文化滋养的一代电影人凋零。现在的港岛,哪还有什么小人物的草根传奇可拍。

国家和人民曾真诚地希望李嘉诚们共同建设这个统一、安定的新中国,虽然他们用囤地、跑路的方式打破了这个美好的愿景,但这个社会仍旧需要他们。

若论经商,李嘉诚无愧于当世最杰出的天才。但商业不分地域,商人却有国家。

投资实业、扶持就业、造福穷人,这是李嘉诚们作为既得利益者无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他们最后的使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毒镜头:老镜头、摄影器材资料库、老镜头样片、摄影
爱评测 aipingc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