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最新信息 查看内容

年轻人正抛弃工厂

2021-12-9 12:15| 发布者: Hrypcswmn1Hic| 查看: 24| 评论: 0

摘要: 来源:智先生/智sir 不提供二次转载 佛山是一座制造业强市,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几年,亲眼见证了无数小作坊是如何变成大工厂,又如何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品牌,也见证了许多大厂如何走向衰败,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 ...

来源:智先生/智sir

不提供二次转载

佛山是一座制造业强市,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几年,亲眼见证了无数小作坊是如何变成大工厂,又如何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品牌,也见证了许多大厂如何走向衰败,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

成功的企业家可以随便宣传,失败的创业者嘴吐心酸,理由围绕着那几个,比如贷款难,租金高,转型失败,还有永远绕不开的用工荒。

我记得早在十几年前,微博还没出现的时期,互联网就喊出了「用工荒」这一社会议题。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互联网依然在喊「用工荒」,内容没有任何变化,无非是说,这届年轻人不行,不踏实吃不了苦,都不愿进厂,导致工厂招不到人。

如果说过去的「用工荒」,是因为岗位需求和员工技能水平的不匹配,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行业信息壁垒导致的招人难,那么当下的「用工荒」,是因为年轻人主动抛弃了工厂。

正常一家工厂,五险一金齐全,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有双休,法定节假日准时放假,超时给足加班费,开出的薪资不说有多高,至少能达到行业标准水平。

如果以这样的条件招不到人,吐槽「用工荒」没有问题。

可现实中喊着「用工荒」的工厂,开出的条件又是什么?我不举太多其它地区的例子,还是以佛山某些行业为例:

工人每天必须工作12小时以上,每月双休(只放两天假),薪资水平在2000-3500元,没有五险一金,也没有加班费……如果包吃包住,工资还要减一点。

条件如此恶劣,导致入职率低,离职率高居不下,入不敷出,这不叫用工荒,应该叫工人的「正向选择」。

这种「正向选择」出现在许多小工厂里,它们一边抱怨用工荒,一边又不肯开出高条件吸引年轻人,左右为难。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不认为「工资低」是招工难的重要因素?因为过去十几年来,大部分私人的小作坊工厂,都没有真正尝过招工难的苦。

巅峰红利时期,招聘告示只要往工厂门口一贴, 就算月薪不足两千,就算没加班费,得三班倒,只要包吃包住,就有一大堆年轻男女抢着干,像菜市场买菜一般任人挑拣。

我对这一幕的印象极为深刻,一个个排长队,最前面坐着一位登记员,看姓名和年龄是否对得上身份证,之后一辆辆中巴拉走。

这时期的招人也分男女,必须女工优先,因为做事细心不容易出错,也更听话,不会打架闹事。

男工求职的岗位大部分是仓管运输一类,想做普工的话,还需要捎带一两个女孩同时报名进厂。

为了避免抱团罢工,工厂在招人环节会做一个地域筛选,避免某个车间、某条组装线的工人来自同一个地方,互相变得熟络,现在富某康等电子大厂也执行着这项分流策略。

还有一个不成文规定——薪水发放形式,会随着工期淡旺做调整。

淡季就按计件算,从源头控制产量,即便工人的积极性高,他想多做几件也不会有机会;旺季按固定工资算,将每日的工作量定好,如果做不完还得扣工资。

在消费水平不高的年代,这就是小作坊老板保证自己足够收益的一大法则。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对于大部分学历不高、社会经验有限的年轻人来说,只能选择接受。毕竟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没有足够阅历和底气跟老板谈条件,甚至在利益遭受损害时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权。

他们没得选,自己不去,自然有其他人愿意去,初代内卷王就是在这类工厂里诞生,从早到晚三班倒,连喝水上厕所都要看主管脸色,默默忍着,好歹能攒点钱,回家过年时不至于在亲戚面前丢脸,生活总归有盼头。

时间就像温水煮蛙,不知不觉改变了许多东西,例如物价,还有人心。

工厂老板看着车间永远陌生的年轻面孔,再查看这个月重新调整的工资单,很难厘清这其中的因果。

这些人只知道今年的利润没有去年高,很大程度是因为给工人涨薪了,成本上来了,所以必须想办法将这部分工钱用尽,拼命压榨。

可没过几年又感觉不对劲,明明工钱一点点在涨,进厂工人却越来越少,年利润也越来越薄,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神奇的是,许多工厂老板对于改善生产线、升级产品质量一窍不通,却对套路工人情有独钟且无师自通。

传统方式招不到人就换一种方法。

首先招聘帖做得漂亮,要高薪聘请,底薪3000元-3万元,有提成奖金,做得好有晋升机会。

说到晋升,我忍不住插一句,如果有老板说非常看好你,想让你做公司法人,赶紧逃别犹豫,晚一步天上就会掉巨额债务给你,这条规律适用于所有职场人。

不管招聘承诺做得有多吸引人,只要能将人拉进厂,后续就好办了,随便找点理由克扣八百一千不算难,毕竟工人已经付出了劳动力,欠薪的才是大爷。

另有一种普遍情况是长达六个月的试用期,也是巨坑。

要是招聘帖不管用,就和中介合作,输送一批临时工来用。临时工本身工期不长,中介会事先跟工厂谈好时薪和保底工时,而这些临时工从哪来?

大多数是以实习名义忽悠来的学生,通常集中在寒暑假,专科院校和中介沆瀣一气,事先谈好合作,然后面对学生打着「毕业实习」或「分配就业」的名义,为工厂输送廉价劳动力。

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小萌新,用起来自然比老油条麻利,哪怕工作量大,也很少有人敢冒着损失毕业证的风险中途退出。

还没真正踏入社会就被血汗工厂上一课,体会到了人心险恶。

最后,中介会按照人头抽佣,狠一点的直接抽走半个月工资,可能一个学生日结工资80元,真正到手只有30元。

怪诞的地方是,工厂宁愿给中介分成和佣金,也不愿将这部分钱用来提高工人薪资。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许多成就,确实离不开民间制造力量。但说句实话,很多工厂老板本身并不怎么懂经营,只是乘着时代红利才做起来。

生产设备明明已经更换了好几代,思维仍停在过去,在他们眼里,人力成本是最不需要考虑的,十年如一日低廉,我接触过的许多企业家和老板,有一个算一个。

他们那日渐发福的肚腩,随着资产的蓬勃发展而渐渐安于现状,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大不了关厂结业。

思想僵化没问题,但如今年轻人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本该提桶进厂的他们,普遍对自己的职业有更高期望,不想呆在枯燥的流水线里,做一辈子看得到头的厂哥厂妹。

互联网的普及,为他们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

他们不愿做信息差的韭菜,开始主动搜索有效信息寻求出路,而外卖、网约车、代驾、销售客服等职业技能门槛较低的互联网行业,为他们带来更多可能。

当然,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又是另一个悲伤故事了。

事实上,以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水平,依然存在着人口红利,远不到用工荒地步,只要薪资到位,自然有人愿意扛。如同当年去欧美唐人街打工的华人,谁也不比谁更高贵。

对打工人来说,钱永远是第一源动力。

别扯什么匠心,或是画一些虚无大饼,就单谈待遇这项,其他都是虚的。

毕业那年,我通过内推进入一家自媒体公司,担任一个科技大号的主笔,主笔这名字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就是这个号的原创内容我几乎全包了,每天都在高强度输出。

但对比薪资却低得可怜,试用期4000,交完社保到手3600,好不容易熬到转正,月薪5000,交完社保剩四千多。为了上班方便, 我租在离公司不远的一间公寓,月租4000。

哪怕工资多一点我都能咬牙熬下去,实在没办法,转正没多久我就辞职了,专心写属于自己的文章。

直至今天,普通工人的底薪依然特别低。

以广州白云区的一些工厂为例,普遍在2500元左右,即使满打满算,整月无休,能拿到5k已经很好了。

比起招不到人,现在许多工厂的问题是留不住人。

有朋友前段时间去电子厂做调研,令他惊愕的是,同一批工人进厂,不到半个月只剩下三分之一,剩下大部分会在月底拿到工资时离开,只有四五个留下来继续干。

说实话,能在工厂/工地坚持下来的都是狠人。

可悲的是,他们兢兢业业一整年,工资不见得会涨,工作量大增,到年底还会面临克扣工资拖延发放的情况,因为怕工人春节回老家后不再回来。

如果不是极度缺钱,我真不建议年轻人进厂。

做流水线没有任何意义,职业技能得不到任何提升,每天都在重复长时间的机械式工作,身心俱疲。

在这种岗位待几年,你会发现自己与社会逐渐脱节,除了一身伤病和游戏里买的皮肤,就没什么好带走了。

实在要提桶进厂攒钱,首选大厂,相对正规,但也不要在流水线呆太久。

另外,学习当技工,提升自己的议价权,有立身之本的技术工人,收入比很多CBD白领高得多。我家是做红木的,木工师傅的月薪在一万以上,技术精湛的雕刻师傅月薪可以去到2万。

掌握技术,在哪都不至于饿死。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高度细分,是竞争激烈,但不缺机会。

如果你拥有稀缺价值,或者掌握了一些信息渠道,只需要满足一部分人群的特定需求,就已经可以了。特别是当你将这个稀缺价值,通过互联网放大辐射,产生的效益会更高。

如果你自认没有这种稀缺天赋,不过能吃苦,很勤劳,就更没必要跟着大潮扎进那一堆热门行业里了。

各种注重硬技术的行业,同样很吃香,而且易熬出头,像是各种和机械打交道的工种,叉车机床塔吊挖掘机;像是服务需求高的工种,厨师理发师汽修美容园艺主持等等……

当你视野不被局限,当你摆脱了眼高手低的境界时,才发现未来选择有很多,而且越是注重硬功夫的职业,越是不看重文凭,不吃脑力,要的就是你反复实践,肯下苦功夫而已,薪资还不低。

勤奋的人总有出路,只要选对了方向。

而工厂最令人绝望的,是普工看不到任何晋升希望,永远作为一个替代性极高的工具,而不是有创造性的人。

不是这届年轻人不肯吃苦,只是不想永远当一颗螺丝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毒镜头:老镜头、摄影器材资料库、老镜头样片、摄影
爱评测 aipingc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