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可以华丽转身吗? “无线苏州”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传统媒体更像是制造业,属于线性的生产过程,和读者本身联系不紧密;而互联网更像是服务业,需要更多的运营管理,同时也是一个闭环。”这是时尚传媒集团总编辑廖敏在讨论传统媒体转型时曾提到的观点。时隔两年,由苏州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打造的无线苏州正在积极实践着传统媒体由内容服务走向产品服务的转型之路

2011年底上线的无线苏州(iOS/Andriod)主打口号是”城市在手中“,它希望打造一个苏州本地全方位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包括新闻资讯(资讯、直播、爆料社区)、社交娱乐(玩游戏、先锋书库)、公共服务(公交、预约挂号、违章查询等)以及电子商务(汽车票、看电影等)四大类。

根据CEO石小建提供的数据:截止1月上旬,无线苏州用户数突破180万(苏州总人口约1000万),日活接近30%。用户群体的年龄覆盖较广从20-50岁,其中:21-25岁占14.49%,26-30岁占37.21%,31-50岁之间占43.95%。这组数字倒提醒了我:35-50岁通常是个被主流APP所忽视的用户群。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群体的扩大,除了玩微信和QQ游戏,是否应该有更多方便我们父母一代人使用的本地生活类APP呢?

回到转型这个话题,传统媒体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常是把现有的内容平移到手机端上。这也不难理解,媒体的特长就是做内容,因此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用“优势平移”的思路来做。而当苏州广电嗅觉到移动互联网的热潮时,他们的思路是抢占时机和城市入口做转型而不做附属品,因此就有了无线苏州这个产品,它比传统媒体更接“地气”,可以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无缝对接。

除了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将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的资讯做"轻"后放上平台,实现电视电台的同步直播外,无线苏州也尝试利用资源优势解决一些城市公共服务上的“痛点”,将政府的数据价值充分发挥。举个栗子,用户可以在无线苏州上实时查询公交车的进站情况;也可以选择当地15家医院的各个科室,预约挂个号。我刷了下Apple Store上的评论,感觉苏州市民对这款产品挺有好感的,共鸣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还有个形容它像“苏州的立体大百科全书”。

为了增加更多用户使用场景,无线苏州正在开放平台引入第三方APP,通过导流从中收取一定比例佣金,不过合作前提是支付接口得使用无线苏州的账号。无线苏州的模式也开始向全国其他城市进行复制,截止2014年底团队与全国28家城市传媒正式达成合作,陆续有了智慧贵州、无线石家庄、无线南通等15个城市产品。我试用下来,有些已经做得不错,也有些做的还比较初级,传统媒体属性偏浓。

另一个传统媒体转型先行者是上海报业集团推出的澎湃新闻,与无线苏州不同的是,澎湃意图占据手机媒体的高地,成为一个综合性门户新闻客户端。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时代强调用户为王,这也意味着渠道与终端的价值在不断提升。传统媒体的转型是必须也是常态,目前哪种模式可以胜出还是个问号,未来期待有更多传统媒体可以勇敢试水,摆脱本位主义,全面拥抱互联网。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人人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