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7 11:18| 发布者: fearlesslegacy8| 查看: 41| 评论: 0
字母榜(ID:wujicaijing)| 来源 谭宵寒 | 作者 不提供二次转载 互联网产品正在“流动”起来。 去年的Ignite 大会上,微软发布了一款名为Microsoft Loop的新产品。 到今天为止,这款产品还没有正式落地,我们只能通过微软官方发布的信息一窥端倪:Loop被定义为“全新协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Microsoft 356各个应用程序中的静态内容,比如文本、表格、图片等,都可以变成一个个独立组件,并可以自由复制、搬移,插入聊天App、电子邮件等各种场景,而且,组件的内容可即时更新。 如果这个描述显得过分抽象,微软最近卖的“期货”正在为从业者带来参考:今年6月,Loop组件将嵌入Outlook,带有Loop组件的邮件即使在发送后也可实时修改。根据微软的预告,Loop组件进入Teams的时间大约在今年11月。 比起尚未显露庐山真面目的Loop,作为Loop“基座”的Fluid Framework或许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Fluid于 2019 年 5 月在微软 Build 大会上亮相,在当时就被誉为“微软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外媒评价称,“微软试图用它定义未来”。 如字面所示,Fluid Framework是一个“流体框架”,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它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打破原本各自独立的本地Office工具之间的藩篱,让组件以及组件所携带的信息“流动”起来,为用户提供实时无缝的协作体验。 这一框架带来的决定性变革是,“办公系统正从割裂的、固体形态变得可自由流动” 。 2021年6月,美国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在撰文介绍Fluid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Microsoft’s new Fluid Office documents are coming to life in Teams, OneNote, and more》,称这种“流体”文档将在Teams、OneNote等各种工具里“活起来”。 Loop、Fluid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只是一个下一代产品形态的概念。回到我们熟悉的国内互联网,如果还有人记得2017年微信小程序刚刚面世时张小龙的公开课,就会发现“come to life”的概念和张小龙对小程序的畅想不谋而合—— “未来我们希望分享到群里的是活的数据,是当前我看到的信息。例如说我分享一个时钟的小程序到群里面,那么群里面每个人看到这个小程序,不用点进去就可以看到有一个时钟在那里运转。” 这是张小龙对未来应用应有形态的思考:“我认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但是又可以随时访问的一种状态。”这也和Fluid的“流体”理念殊途同归。 这是对互联网产品形态的再一轮抢占。然而,在包括微软Loop在内,这些创新产品或理念还在落地的路上,却有人抢先一步做出来了——钉钉,一个意想不到的toB产品。 A 钉钉造了一个高频场景里的“流体”应用。 上个月,钉钉在品牌升级发布会上,发布了一个大家都不太看得明白的玩意儿——“酷应用”。 钉钉官方这样解释酷应用:这是一种全新ToB应用形态。它将传统应用的复杂功能“解构”为碎片化的组件,并无缝集成到钉钉的单聊、群聊、日程、文档、搜索、工作台等核心高频场景中。用户可以在这些场景中直接调用应用组件,不需要下载安装应用,也无需跳转到其他界面,极大改善用户在工作和具体业务场景中的体验。 虽然和微软对Loop的描述一样不说人话,但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酷应用和Loop一样,把“组件”和“场景”作为关键要素。 微软对Loop是这样设计的:Loop由组件、页面、工作空间三部分构成。其中,组件可以是Excel表格、可以是Word文档或者别的;页面则是一块由使用者自由构建的空白画布,你尽可以把常用的组件放置于这个页面;工作空间则为团队共享的画布,方便让团队成员了解其他人工作进展,并作出反馈。 如果说Loop想提供一块空白画布,让用户可以在上面完成一切工作流程的话,那钉钉天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画布。毕竟钉钉做IM起家,用户数已超过5亿,绝大多数用户每天都在钉钉的界面里通过沟通和协同完成工作:群聊、单聊、开会、审批……也就是说,微软做Loop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工作平台,而钉钉则将这套产品体系安置在自身最高频的场景中。 而钉钉酷应用的组件,目前主要以卡片的形式呈现。事实上,这些组件并不是钉钉创造出来的,它们原本的形态是钉钉平台上的SaaS,分门别类放在应用广场上,项目分工、人事招聘、商旅出差、采购销售等等。用户要用,需要去搜索、去寻找。 酷应用的设计中,更像是将这些固态的、大块头的功能打碎,拆分为一个个小的组件,以卡片的形式,供用户在群聊,以及文档、日程这些场景里调用。卡片无需下载、不用安装,使用时也不用点进去,可直接在卡片上进行编辑,数据实时刷新。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实现沟通与任务推进的同步进行,也就是所谓的造一个场,“聊着天就把工作做了”。用户不用再像过去一样,需要不时从聊天界面切换到功能界面,从而改变了以往不断被打扰、割裂的工作状态,离沉浸式办公更近了一步。 活的信息(数据)、无处不在、按需呈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无比接近张小龙当年对微信小程序的未来构想。 酷应用不需要频繁搜索,仅嵌入具体场景所需要的组件,不增加冗余的功能,因而更小更轻。钉钉CTO程操红打的比方:“传统应用、包括某些越来越复杂的小程序,比较像瑞士军刀,什么都有;但酷应用更像是你需要刀子的时候,就给你刀子,你需要叉子的时候,就只给你叉子。” 实质上,它是在以组件化、颗粒化且灵活的卡片,把一个个功能,打造成了一个协作的虚拟空间。套用过去工作站的概念,你常用群聊,群就是每一个人的工作站;酷爱文档,那么文档界面就是你的虚拟工作站。 B 产品世界的创新,正在拉平这一代,及下一代互联网。 生产力工具正在进入新一轮的变革周期,这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之下,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疫情极大地改变了办公方式,传统的沟通模式、协作模式必然要随之改变。线上沟通、线上会议正取代线下实体会议,协作文档成为办公刚需。而与之相应的是,市场格局也会产生新的变化。 Fluid推出的背景是微软Office被蚕食、最被动的时候。随着生产力工具的创新者和搅局者如Slack、Notion等涌现,微软生产力和协作工具的绝对地位受到威胁。微软通过整合Skype,Yummer, SharePoint以敏捷模式迅速迭代出Teams应战。 Fluid也是于此时推出,重要性可见一斑——微软试图用这种新的产品形态,刷新生产力工具的协作体验,抢回被蚕食的领域,来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实质上,在后续的互联网独角兽产品上,这种“流体”的概念,不断被其它产品所借鉴,如在Slack的聊天,在Notion的文档中。 将目光转回国内,各家厂商也都已开始行动。 或许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到,微信近期正在内测的“半屏小程序”。这个功能可以在一个小程序界面里以半屏方式调起另一个小程序,让两个小程序将同时在一个平面呈现。 微信尝试半屏的原因不难找到——移动终端小小屏幕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软件的功能设置是固态的,软件与软件之间又是割裂的。 不止是微信看到了小屏幕的承载限制,B站早早就支持后台播放,腾讯视频、抖音直播皆设置了小窗播放功能。 不同的探索路径背后,是对于互联网产品甚至5G时期产品形态的共同预判:生产力工具会向着何处去?把流程拉到同一个平面上,让组件和信息打破单一应用的边界,“流动”起来。 人们不必在群聊与功能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再反复跳转,工具被从过去重叠的、多维的状态,拉到一个平面上。 这是一次产品形态的系统迭代,它改变了用户使用应用的方式和体验逻辑,历史上工具的迭代向来由生产力工具开始,这次也不例外,微软和钉钉最先尝试这种产品使用逻辑,正是这个道理。 “只有当这种技术(无线通讯)得到广泛传播时,‘自我移动’令世界变平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才真正可以使用一切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和交流。”十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如此写道。 如弗里德曼所言,科技的确铲平了人与人沟通的物理障碍,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人们的工作、生活被各种冗杂的信息、繁琐的工作流程填满。世界变平了,又在变得厚重。 C 从历史长河中看,工具的代际式创新,向来从生产力工具开始。 打工人的一天,就是从切软件、切界面开始的。“批个考勤,每次找功能都像进入迷宫一样。”一位职场人士吐槽道。在大厂的低代码让应用创建的成本大幅下降的今天,很多企业在数字化的进程中创建了大量程序,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本不会被找到,信息和数据也不互通,从而形成新的信息孤岛。 相比流体,“固体”的应用也是ToB企服赛道难以规模化的瓶颈。尽管过去四五年,行业里刮起一轮to B创业热、投资热,但许多公司也明显触碰到了天花板。 一位to B行业人士认为,一些应用存在市场需求,但入口较深易被忽略;许多产品只有非常专业的群体在使用,用户规模始终难以突破,这都是造成营收见顶的原因。 初心资本合伙人于真真曾表示,2018年之后有许多投资机构涌入了企业服务赛道,但很多人也会迷茫,“我们可以笃定地说企业服务是很有机会的市场,但企业服务公司到底能不能做大,是不是会出现美国这些大公司(是不确定的),中国的企业服务公司在营收方面一直存在天花板。” 解决这种窘境的路径,首先是要让用户发现这些功能的好处,不至于功能有用而无人用。 “我们就想如何让应用使用变得更加高频。”钉钉总裁叶军这样解释开发酷应用的初衷。 聊天沟通的非结构化数据能否变成结构化数据?最高频的信息流能否变成业务流?这是酷应用诞生的基础思路。 让“固体”的应用“流动”起来,或许也能为长久徘徊在天花板附近的企服赛道找到新的突破口。显然,当曾经被较少人使用的功能出现在被高频使用的信息流中,它们首先会被看到,倘若产品力可以跟上,软件的用户规模天花板也便被打开了,被同时打开的也包括中国to B行业的天花板。 “钉钉不是个流量平台,但钉钉是个高频入口,可以用高频拉动低频。”叶军说,一旦软件厂商改造完系统,聊天界面组件的展现、转发、编辑交互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从大厂APP的动向中不难看出,互联网产品正进行一轮系统化的调整,由以往的块状化产品,进入到由一个个小组件也就是颗粒化的“点”而连成的面。 当所有流程被拉到一个平面上,移动互联网才真正趋于变平,与之同时,生产力工具正迎来一轮新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