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最新信息 查看内容

最特殊的一届考生

2022-6-8 12:15| 发布者: RobertSok| 查看: 37| 评论: 0

摘要: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逢这个时候,都是全社会给考生们加油打气的日子。尤其在疫情的阴影尚未褪去之际,所有的期盼,都蕴含的更多意义。 尤其,今年的整体环境,稍显低落,社会情绪,也有些压抑。此情此景,无论是哪种 ...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逢这个时候,都是全社会给考生们加油打气的日子。尤其在疫情的阴影尚未褪去之际,所有的期盼,都蕴含的更多意义。

尤其,今年的整体环境,稍显低落,社会情绪,也有些压抑。此情此景,无论是哪种群体,都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所有人都在面临一场大考。

疫情之下,暴雨与酷暑之中,赴考路更显不易。

01 变化的

除了高考生的身份,这一届高三生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

高一时新冠爆发,高二、高三两年则因为疫情反复停课、复课。三年的高中生活,不是在上网课,就是在做核酸的路上。

尤其在最近几个月,就在大考临近之时,大家却总被不确定的气氛包裹着。什么时候开始居家?居家多久才能返校?

有人称他们为“网课一代”。

疫情、网课、云毕业,是这一届考生的专属记忆,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别底色。和他们比起来,我们那些略带酸痛的青春回忆,无论如何都称得上美好。

同时,这也是“双减”之后的第一届高考。

当学习场所从教室转移到卧室、客厅,原本大家享受着一样的教学资源、学习环境,同行同吃同住,机会、时间相对均等,转眼间变成千差万别的氛围。

富人家庭可以花大价钱请私人教师,平民家的小孩则只能靠自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短暂地成为奢侈。

这是最难的一届考生。

这种难,并非试题难过以往,而是在各种意外叠加下,心理上的焦灼。

在家里上网课,毕竟无法如在学校一般,能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书桌上。母亲做饭的香味,父亲时不时进房间关心学习进度,以及窗外时不时漫进来的花香鸟语、虫鸣车笛……如此种种,被打断思路是常有的事。

更加之,高三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能有六七个小时就不错了。此时此刻,书桌后仅一步之遥的卧榻,莫名成为诱人的潘多拉魔盒。

有些凌乱的床单,似乎有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稍有松懈,躺下后片刻之间,手机会迅速切换到微博或小说界面,滑动屏幕的手指仿佛按着的是时间加速键,等回过神来,已经浪费好多时间。

拖延是所有人的坏习惯,很难根除,青春年盛的时候更是如此。

自责和纠结成为所有学子的常态。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以往这些熟悉的口号,这一届考生,大概少喊了许多。

这一届考生的知识基础可能不会那么牢固,已经是各地教育专家的共识。所以有一个好消息传出:今年的高考试题大概率比往年更容易。

但大学录取率变化并不大,985、211依旧难考,尽管跑出黑马的几率更大,可谁又能保证自己是那个幸运儿呢?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届考生的高中生活,“不是很青春的青春”大概最为贴切。

不论是你我正怀念的,还是他们正期待的,那个高考过后,人生中最自由的暑假,被赋予了数不清的计划与想象。

或旅行、或学一门乐器、或打工挣钱、或宅家玩游戏、或跟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想法太多,只是不知道今年这个特殊的暑假,还装不装得下。

02 不变的

几乎所有人都曾听到老师说:“你们是我教过最难带的一届学生”。

其实,老师们转头就可能跟同事们夸自己的学生有趣、中二、可爱。

无论年月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关于教育,关于高考,想必每个人都有无数话想说。在有些人抱怨这个游戏规则过于粗暴的时候,更有人则庆幸我们拥有一个游戏规则。

2015年,央视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高考》,豆瓣评分9.1,被网友称为“最恐怖的恐怖片”,因为片中有太多生而不公的学生。

在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毛坦中学,每年有上万名考生奔赴考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复读生。

小小的一块地方,却有8000多户陪读家庭,比当地居民还多出好几倍,映射出一个个寒门子弟为命运奋力一搏的故事:应届生与复读生之间卷得你死我活。

如果不是看过这部片子,生活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的孩子们,恐怕永远不会知道,真有那么多家庭仍把高考当做改变生存状态的唯一出路。

“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妈妈没有任何背景,我们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就指望你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了,你这个龙门要跃过去,会改变你一生。爸爸妈妈能图你什么呀?我们做的这些是为了什么?我们就是为了你,给你提供一个好的条件,让你跨过这个门槛,将来你有一个好的学历,你终身受益啊。”

《小欢喜》里的董文洁的这番话,精准复刻了千万高三家庭的常见对话。

今年,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193万,比2021年增加115万人,超过去年总出生人口。

有人说,高考人数虽然“微涨”,但录取率也保持在高位,想考一所大学还是比较简单的。若把学习比作玩游戏,上个黄金基本都能上大学。

这种说法,未免太乐观了。

7a003-4b4d091d-70ac-460b-9fbc-b96bdf21bf87

首先,受地域影响,各地高考情况相差甚大,原本就让很多人心里不平衡。

比如河南今年的考生又有125万,是全国唯一一个超过100万考生的省。而名牌大学在各个省市的录取名额有限,人数多,则意味着要挤下更多人,并在竞争胜出后再与全国竞争,分数线又会拉高。

尽管高考已经尽量做到了公平,但这种地域上的差异,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眼看着一年比一年惊人的报考人数,教育资源稀缺省市的学生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认为00后娇生惯养,但仅从这一点看,他们吃的苦、流的汗,其实比从前的几代人更多。

上个月,教育部考试院还以“青春赛道 奋力奔跑”为题,专门给“史上最难”的这一届考生,写了一封信:

QQ截图20220608095509

此外,还有一个扎心的预判。

近2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在14-17年,直到2018年出生人口才下降。也就是说,18年后的18年,即2036年左右少子化的特征才会显现出来。

虽然从2024年开始,不允许再有复读生。但未来10-15年,每年对应的高考适龄人口,保底都在千万以上,“鸡娃”还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444

如果您的小孩在14-17年出生,不用想太多,还是先做好解题家吧。

而若往大一点看,也代表着,中国至少在未来15年里,不缺劳动力。

最近几年,每年的毕业生都在900万左右,今年则是因为扩招,达到千万。我们该如何创造更多岗位,来承接他们呢?

翻翻热搜,最近这种新闻可不少:硕士生去当城管、985毕业生去烟厂卷烟、浙大博士8年未毕业去送外卖等等。

人人都想去坐办公室,做工务农谁都不愿干。并非贬低哪种职业,这就是中国人的共识。

这再一次说明,在现代社会,学历再不能如几十年前那样,让一个人实现阶级跃迁。真正改变人生的,是时代环境,是在市场化机制下诞生出需要你所掌握知识的岗位。

所以,不论如何,对绝大部分孩子而言,还是要玩命考上大学,积累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天生我材必有用,教育则给了所有人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正如幼虫总必须经历一段幽暗难熬的时光,才能破茧成蝶。

高考自然不是终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生的走向。

最后,祝所有考生都能超常发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03 尾声

看着奔赴考场的后辈们,我们在献出祝福的同时,难免也会想起自己那潦草且充满遗憾的几年高中时光。

“这些考试重点,一定要记好。”

“答卷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做到一些题目觉得很陌生,这时一定要冷静,可以先跳过去,把会做的题先做完。”

“有幸遇见,无憾别离。”

……

黑板上的倒计时、五三模拟、总在教室后门游荡的班主任……这些场景就像一个个永恒存档的青春编码,每当此刻,总会自然涌出,一下子把我们拉回若干年前,用心攻读的一个个夜晚。

时间过了这么久,在社会漂泊了几年,曾经令人压抑无比、总想着逃离的教室,现在成了多少人无比想回到的地方。

甚至在某天,梦到自己回到课堂,疑惑之间一个粉笔头砸到头上,抬头看到班主任那熟悉又陌生且严厉的双眼。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盯着自己看,也有格格不入的,或某学霸仍在低头奋笔疾书,后最后一排的某大哥仍在昂首呼呼大睡,丝毫不受环境干扰。

“走什么神!你知不知道,这次模拟考……”(后面的话记不清了)

惊醒后,隐隐间希望这个梦是真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毒镜头:老镜头、摄影器材资料库、老镜头样片、摄影
爱评测 aipingc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