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正在做他公司的 A 轮融资,预计结束时融资金额在 100 万美元。他的公司是个利用算法提高程序员招聘效率的网站。 这个项目正在由 YC 孵化(YC:美国最有价值的孵化器 Y Combinator)。 当我告诉他中国有一家创业咖啡馆做了个垂直招聘网站,2014 年 4 月刚拿到了 A 轮融资 500 万美元,紧接着 4 个月后又拿到 2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时,他表示惊讶。并且当他得知这家网站提高招聘效率的方式是员工高执行力而非技术时,更加表示不解。 新资本力量的崛起 2011 年,智能手机在中国普及后,互联网公司「Copy To China」模式发生改变,中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整体「玩法」开始肆意进化。 进化的根本来源于移动互联网上涌入了大批用户。原因很简单:无线网络已基本覆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国产智能手机价格迅速下降——这使得几乎所有人都能拥有一个进入互联网的终端。中国移动互联网端的用户数很快超过了 PC 端。 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大量流向移动互联网。直观地看,移动互联网公司拿到钱的数额和容易度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呈正相关。今年这种势头达到顶峰,2014 年,在 TMT 行业,数家公司融资超一亿美元:从年中美团网的 3 亿美元融资、今日头条的 1 亿美元融资、蘑菇街的 2 亿美元融资,到年末滴滴打车的 7 亿美元融资(几位消息人士称实际不到这个数字,但数额也很惊人)、口袋购物的 3.5 亿美元融资,创投圈融资热持续升温(不能忘了制造商,小米科技 2014 年 12 月 29 日宣布,融资 11 亿美元)。 我那个身在硅谷的同学,也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创投圈的「亢奋」,甚至他认识的一些正在创业的朋友亦希望得到中国资本的投资,以期为其背书,来得到一个更高的估值。 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在 9 月底发出致「经纬系」CEO 的公开信,通过多组数据判断,互联网资本「泡沫」已经很大,资本市场热度将要大幅下降,各位 CEO 准备在眼下这个最容易融钱的时机抓紧融资,以度过即将来临的「寒冬」。 从创业者角度看,「泡沫」并不是一个是非判断,很多创业公司正因为「泡沫」才得以融资,进而使得行业发展。华兴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TMT 行业主管杜永波一个月前跟我谈了他的看法:「任何一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它在某些时候应该是有一些泡沫的,但你要看基本面能否撑得住。为什么有泡沫?我对你的未来充满乐观的情绪和感觉,所以我现在愿意多付出一点成本。当然,要承担一定风险。这样的话,肯定就会把很多资本吸引到那些真正需要钱、真正可能产生创新的地方去。但资本市场也不可能永远一路高歌,涨到一定阶段乏力的时候,相对会有些回调,调整一下再进一步往上走。 做我们这一行的,还是喜欢有点泡沫的东西,都向往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样大家才都有事干。要是每天经济都很萧条,大家愁闷苦脸没事干,也不好。也许明年的什么时间就会有一个调整,但我倒觉得,即便有也只是一个小调整,不会导致泡沫破裂。」 资本市场的热潮让大量投资人从 VC 机构中出走。 原红杉资本副总裁曹毅辞职创立源码资本,王兴、张一鸣、姚劲波、庄辰超、李想等近 20 位互联网明星创业者、互联网巨头高管、天使投资人是它的 LP(有限合伙人)。他们通过这些互联网精英的头羊作用,形成自己的圈子。 IDG 出走多位投资人,张震、高翔、岳斌成立高榕资本、毛丞宇成立云启创投; 大公司中的代表是:原华为副董事长洪天峰、首席律师张旭廷和原富达国际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钱昱创立方广资本,专注 IT 制造、应用和服务领域;原百度技术副总裁王梦秋创立清流资本,专注 TMT 领域。 生态型投资的兴起 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数量迅速增加,源于创业成本的下降和「蓝海」领域的增多——许多行业还没来得及互联网化便已经开始迎接无法阻挡的移动互联网化。 数量众多且行业更加细分的小项目应运而生,他们在早期难以承接大 VC 动辄千万的投资——也不需要。专注于各个细分领域的新兴投资机构更加适合他们。 另一个「出走」的原因是:在很多传统 VC 中,项目投资人得不到满意的回报,大部分为机构所得。 而这些投出过明星项目的 VC 经理得到钱并不难。这些被他们投过或帮助过的成功创业者,很多时候更倾向于把钱交给他们管理,如高榕资本,3 个月内便募集来来自张朝阳、雷军、江南春及胡泽民等人的过亿美元资金;又如红杉资本的曹毅,他的一众互联网成功创业者朋友因为认可其人,而愿意为他出钱出力。 变革时期最有效果的总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当自己的力量强大了,谁也不愿意久居人下。 在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看来,VC 行业现在和 2000 年初时很像,小基金很多。「一段时间之后,市场份额越来越整合在一起。现在又进入下一波浪潮,可能过几年这帮新 VC 又会整合。」 但方式有所不同。一个新的方式——生态型投资——开始崭露头角。 新型平台型公司也像 BAT 等传统平台型公司一样,在这一年构建基于自己特长的「生态」系统。 京东的例子最具代表性。京东从年初正式启动围绕智能硬件建立的生态。金融体系的京东众筹提供营销的支持、技术体系的京东智能云负责收集大数据、采销体系连接电器产品的线下厂家对接。在智能硬件生态产业链上,京东会和多家所长不同的 VC 共同投资一些初创型的智能硬件企业。效果上看,会更有针对性。 小米也在构建自己的硬件生态、美团在想如何让已经在自己平台上互联网化的商家「生态化」、58 同城今年下半年 O2O 大潮来临时紧跟潮流推出「58 到家」O2O 服务平台。 新兴投资机构的选择很多,在今年杂乱的创业潮中,投「生态」中被大平台扶持的早期项目,更加有保障。 「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体验驱动的时代,躲在幕后的机构大佬们,很难再靠以往的成功经验做出对的判断」,2012 年创立的孵化器创新谷创始人、前华为市场总监、互联网业务总裁朱波说。 |